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4-07-15 15:36:42   浏览量:

【导读】自1976年重新组队、1981年首获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40余年间,中国女排姑娘们坚持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铸就了女排精神。2024年第7期《党建》杂志刊发文章《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为您讲述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女排精神背后的故事

苏 畅


  2019年9月30日的人民大会堂肃穆庄重,气氛热烈。刚刚夺得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走进福建厅,等待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会见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自1976年重新组队、1981年首获女排世界杯冠军以来,40余年间,中国女排已成为世界女子排坛响当当的“十冠王”,其战绩与精神,振奋了昂首迈步在希望的田野上的亿万国人,激发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向上的榜样力量,奏响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初心始终不渝

  1981年11月16日,日本大阪体育馆内的看台上座无虚席。

  这是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役。此前已经取得六连胜的中国女排在积分上占据明显优势,距离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宝座可谓一步之遥。但如果日本女排能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比1或3比0领先,仍将有机会实现反超。

  赛前,日本主帅小岛孝治毫不掩饰地说:“我们要拼死去打,用最好的发球去破坏中国女排的一传,全力以赴拿下这个冠军!”

  另一边,已为世界冠军梦奋斗多年的中国女排将士们,并没有因为劲敌的咄咄逼人而退缩。在主教练袁伟民的运筹帷幄下,姑娘们做好了面对一切困难的准备,豪情满怀,志在必得。

  决战打响!中国女排赛前精心布置的战术安排起到了良好效果,帮助队伍顺利拿下前两局。根据规则,比赛还未结束,中国女排便已提前锁定了那座冠军金杯!

  这种情况下,说内心继续平静如水、毫无波澜是不可能的。姑娘们精神一放松,同样为荣誉而战的日本女排便趁机反扑,12比15、7比15,中国女排被对手连追两局。

  决胜局前,袁伟民把队员们召集到一起,语气严肃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这场球拿不下来,你们会后悔一辈子!”主教练的话语重心长,似一记洪钟,敲醒了正身处大起大落之中的队员们。

  第五局开始,姑娘们的体能有所下降,但每个人的耳畔都回响着袁伟民的话——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期盼着我们!她们随之振奋起精神,咬紧牙关,在决胜局与“东洋魔女”展开“殊死”较量。

  关键时刻,日本女排以15比14反超,是陈亚琼的防守和郎平势大力沉的重扣帮助中国女排夺回发球权。随后,陈亚琼发球,日本女排的一传探头,郎平抓住时机果断扣杀。

  15平!

  最终,中国女排在决战中以17比15获胜,凭借七战全胜的骄人战绩,第一次登上女排世界杯的最高领奖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女排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女排精神之魂。领奖台上,在一次又一次升国旗、奏国歌的慷慨激昂中,爱国主义情怀早已深深植根于一代代中国女排运动员、教练员的心中,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强大基因。

团结协作,拨开荆棘走向新的胜利

  在1981年女排世界杯第一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后,中国女排书写了“五连冠”的奇迹。作为女排精神的缔造者、亲历者和传承者,许多老女排队员始终没有离开这个她们为之拼搏奋斗过的集体,言传身教,将女排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5年女排世界杯,是郎平再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之后迎来的第二场世界大赛。在郎平的精心指导下,姑娘们已经为出征女排世界杯做好了一切准备,然而,意外却在此时悄然而至。

  在队伍出战前的最后关头,主攻手惠若琪突然感到胸闷不适,第一时间送医后,全队却等来了“惠若琪的心脏病情复杂,已经不能完成比赛任务”的消息。

  那时的惠若琪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状态,犀利的进攻和扎实的一传,是中国女排战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惠若琪缺席女排世界杯,无疑给中国女排的排兵布阵带来极大挑战。

  困难面前怎么办?唯有依靠团结协作。

  得到惠若琪不能上场的消息后,郎平与教练组成员连夜修改“作战”计划,并抓紧利用女排世界杯开赛前的一切时间,努力尝试各种不同的人员组合方案。那段时间,教练员和队员们说得最多的话是:“不要存在任何幻想,无论胜负输赢我们都必须坚持到底,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要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团结协作、永不放弃的精神!”

  最终,中国女排凭借高度的默契和精准的配合,一分一分打,一球一球拼,时隔12年,终于再次站上了女排世界杯的冠军领奖台。在领奖台上,年轻的姑娘们没有忘记那些因伤病无法随队出征的“战友们”,她们展开了惠若琪等队友的球衣,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说明——中国女排永远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集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女排姑娘们融小我于大我,融个人奋斗于集体智慧,用几代人的奉献与坚守,铸就了中国女排这个闪耀着团结协作光辉的英雄集体。

顽强拼搏,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女排精神为何令人感动?是顽强昂扬的拼搏斗志。

  1979年,一接到女排国家队的集训通知,一位川妹子噘起了嘴。

  18岁的川妹子梁艳性格腼腆、安静内敛,但一上赛场便能“火力全开”,不仅爆发力十足,技术也全面过硬,因此,中国女排教练组向她递来了橄榄枝。能进入国家队是件喜事,可梁艳为什么显得心事重重?

  原来,梁艳先前听说,正在向冠军巅峰不断冲锋的新一届中国女排,集训非常辛苦。她有些担心,担心自己赶不上队友的进度,担心自己拖队伍的后腿……四川队主帅王德芬了解梁艳,知道她作风踏实肯吃苦,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队副攻。于是,王德芬找到她,语重心长地说:“别怕,我相信你一定能坚持下来!”

  教练的鼓励和骨子里不服输的意志,让梁艳下定了决心。来到国家队报到后,梁艳放弃了一切与训练无关的爱好,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日复一日承受着超大运动量的考验,身上常常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手掌和小臂因为不停地在粗糙的地面上摩擦,已经生出一层厚厚的老茧……但是,即使再苦再累,她也咬紧牙关,把眼泪藏在心中,直到宿舍里只剩自己时,才会让它默默流下来。

  时光荏苒、不负韶华。刻苦的训练使得梁艳的技术水平提高飞快,也让她一步步从年轻替补队员成长为中国女排的主力副攻,并成为唯一一名全程参与、见证中国女排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五连冠”傲人战绩的运动员。“奋斗之路没有捷径,也不会一帆风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其次是勤奋。”梁艳说。

  在梁艳身旁,还有数不清的中国女排姑娘在咬牙坚持、在拼搏奉献——“独臂将军”陈招娣用绷带吊住骨折的左臂,仅凭一只胳膊在全运会赛场上英勇拼杀,令人肃然起敬;怀有身孕的张蓉芳临危受命,毅然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把个人困难全都抛在脑后;里约奥运会前,郎平在训练中不慎被球击中无名指,造成手指脱臼,可她只是笑着缠上绷带,二话没说便继续带领队员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凡孕育着伟大。你们天天坚持训练,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特别在低谷时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计回报。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成绩。”中国女排姑娘们,用汗水与泪水写就壮丽的青春篇章,为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写下了生动注脚。
永不言败,让五星红旗在赛场高高飘扬

  中国女排的奋斗历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女排精神的内涵也不仅仅是赢得冠军,更是在面对困难时永远不低头、面对失利时永远不言弃。

  北京时间2004年8月29日凌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在和平与友谊体育馆打响。面对由加莫娃领衔的俄罗斯女排,中国女排的阵容并不能称为“最佳”。

  球队的第一高度兼主力——副攻赵蕊蕊在小组赛第一场与美国女排的比赛中因伤下场,让队伍的整体实力和士气受到很大影响。但姑娘们在主教练陈忠和的带领下,将凝聚力转化为战斗力,一路过关斩将,在决赛中与俄罗斯女排“狭路相逢”。

  决赛打响。状态惊人的俄罗斯女排先声夺人,抢先拿下前两局。虽然中国女排姑娘们努力稳住阵脚,扳回了第三局,但使出浑身解数的对手仍然在第四局局末取得了23比21的领先,距离冠军只差2分!国内甚至有心急的网络媒体挂出了提前准备好、题为《女排姑娘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快讯。但此刻,中国女排将士们的眼中并没有落后的比分,只有拼好每一个球的坚毅。

  25比23,绝境之中,中国女排姑娘们吹响了绝地反击的号角,在第四局顽强胜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伴随老将张越红在决胜局扣下掷地有声的一球,场边的中国女排队员和教练员忘情地冲进赛场,大家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让幸福的泪水肆意挥洒。犹记得一年前女排世界杯夺冠后,张越红曾兴奋且充满憧憬地说:“我还不满足,因为我还有一个梦想,我会继续努力的!”一年之后,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让张越红实现了自己的终极梦想,使女排姑娘们兑现了为国争光的庄严承诺,也让五星红旗在体育馆上空高高飘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来源:2024年第7期《党建》杂志,作者单位:中国体育报


|网站地图|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