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不少行业企业都较为关注供应链金融发展,不知从何开始也成了初创型企业所沉迷和追求的对象。“供应链金融”的选题满天飞,一步步的搅热了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但真正去实践,去做供应链金融依然不明觉厉。
互联网飞速发展,可以看到社会公众的大量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行为数据已经在各种互联网应用上沉淀下来,数据的大规模增加以及技术的运用改变了金融行业信息获取、分析和运用的渠道和机制。而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已经无法满足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产业主体,随之商业银行、产业集团和科技企业纷纷加码进行数字化转型,不断孕育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
宋华教授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书中提出:“供应链金融是坚实地立足于实体经济中的产业而诞生出来的金融活动,是供应链与金融两个领域交叉产生的创新。供应链金融是通过产业供应链推动金融创新,同时又借助于金融活动优化供应链产业的循环过程。”
供应链金融绝不仅仅是解决某一个企业的融资及金融服务需求问题,而是解决围绕核心企业生产供应链上的N个企业的金融需求问题。正因其模式满足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投入到供应链金融系统中。
那么,在互联网的大潮之下供应链金融又该如何发展?有哪些新要素、新情景以及新模式,如何深化和拓展供应链金融?
时代的变化促使供应链金融驶向互联网广阔的星辰大海,且不断迭代更新。
回顾供应链发展历程:
供应链金融1.0阶段,以深圳发展银行(前平安银行)为代表,提出“M+1+N”的模式,包括其M个供应商以及N个下游经销商的,依托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的转移,对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进行授信;
2.0阶段,随着ERP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流程管理得到规范,银行开始大量尝试与接入ERP的企业合作,将银行服务的核心企业以及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变成网络的结构,参与方全部纳入到供应链金融的被服务方之中;
3.0阶段,一些研究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转型为第三方服务平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运营服务,转变为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在平台上供应链的参与方也不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而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和生态圈共同参与的角色。
行业人士认为,如果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词是围绕核心企业“中心化”,供应链金融的关键词正在升级为围绕技术与服务的“平台化”与“生态化”。
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书的价值所在,是探索由平台所推动的基于产业生态和场景产生的金融创新行为,也就是“供应链金融3.0”或者互联网金融,而这一金融创新的核心价值是创造。
确切分层来说:其一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能否实现生态各方共同进化的价值;其二是这一价值的实现需要立足于系统化的产业互联网实现路径;其三是尽管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出发点不尽一致,但是这并不表明两者之间水火不容、决然对立,相反,它们之间往往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推动资产端和资金端的同时变革和创新,相信这将是中国下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新科技的不断进步下,供应链金融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金融新阶段。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探索提升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
在供应链交易信息清晰可视,现金流和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银行开展线上贷前、贷中、贷后“三查”,使用电子签章在线签署合同,进行身份认证核查、远程视频签约验证。
而当下不少企业的难点也在于“向平台化发展”上面,契合当下的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与企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疑难杂症相结合,我们在追随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道路上思路应该更加清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