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决定重大事项与市委中心工作相一致、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依法作出决议、决定14项,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67人次,确保省委、市委重大部署和人事意图全面贯彻、有效执行。
科学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依法作出关于批准淮南市九龙文化陵园项目的决定,对于恢复废弃矿山地形地貌、推进生态绿色殡葬、加强舜耕山风景区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修订《淮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和程序,市政府第一时间出台《关于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定》,有效促进该项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规范行使人事任免权。突出严把资格审查、任前考试、材料报送、任后监督四个关口,严格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确保省委、市委人事安排通过法定程序顺利实现。落实述职评议办法,先后对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等5家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市“两院”两名负责同志开展了述职评议,进一步增强述职人员的法治意识、人大意识、责任意识。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庆磊)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听取审议工作报告22项,开展专题询问1次、执法检查3次,以有效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抓监督,结合听取审议全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工作报告,本届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开展《淮南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执法检查,提出4大类10项审议意见。围绕预算提质增效抓监督,积极探索全口径审查新路径,在全省较早作出关于加强市属开发园区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决定,填补了市属开发园区预算审查监督“空白”;突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推动盘活房产82处,总面积17.56万平方米;突出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监督,督促市政府有关部门收缴资金2313.76万元,盘活存量资金4118.46万元,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办法46项。围绕社会民生事业抓监督,开展《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推动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淮南市舜耕山风景区管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调研,进一步筑牢舜耕山风景区生态保护法治屏障。围绕司法公平正义抓监督,开展公安机关道路交通安全类案件质量评查,督促市政府出台《淮南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实施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提升工程476公里,全面净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庆磊)
2024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议案和重点建议以及优秀议案建议评选表扬工作,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306件议案建议已全部办结,代表们对建议办理及答复工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代表主体地位,举办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全省较早完成“智慧人大”代表履职平台推广和使用,有效提升我市代表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深化“双联”工作,建好用好代表“家室站点”,市人大代表驻寿县第二代表小组活动室、大通区上窑镇第四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室、凤台县城关镇明珠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入选省人大常委会“家室站点”示范点。丰富代表履职形式,各代表小组积极开展学习和调研活动,市人大代表小组共形成调研报告19篇。扎实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2024年向省人大报送代表建议典型案例65件,位列全省第二;省人大《代表之声》采用我市代表建议27件,位列全省第一。通过市人大《代表之声》及时通报办理结果,跟踪反馈办理成效,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2024年,市委《民声呼应》共采纳代表建议35条,推动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庆磊)
2024年,我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内外困难,扎实苦干,推动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居全省前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1%、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5%。规上制造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等7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三位,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等9项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争取“两重”“两新”、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项目资金46.2亿元,居全省第8位、皖北第2位。洛河电厂四期、怀凤高速等261个重大项目开工,泰来电机、科博达产业基地等204个重大项目竣工,竣工数创历史新高。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 巍 李东华)
公益诉讼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职能。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强化法律监督,让检察建议“落地有声”,公益诉讼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353件,制发检察建议273件,提起公益诉讼43件。
全市检察机关树立“双赢多赢共赢”办案理念,针对公益损害具体事项,与职能部门加强磋商,促请主动履职,绝大多数案件在审前妥善解决。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推进“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督促相关行政部门恢复、补建高标准农田4400亩。助力生态环境治理,开展保护“母亲河”检察监督专项活动,省、市、区三级检察院联动推进泥河治理,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6件,推动行政机关建立长效管理制度4项。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让古建筑、古村落、古文物重焕光彩,结合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开展“古墓葬保护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专项行动”,督促消除安全隐患31处。督促保护隐贤老街传统村落行政公益诉讼案被省检察院、省住建厅评为典型案例。
(淮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婷婷)
来源:淮南日报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转载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